我的中国梦
文章简介:关于中国梦的讨论,开启了丰富的民主是个好东西,此观念已日益深党的十八大甫一结束,学者刘胜军梳理这些引发共鸣的心愿,几个关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.罗尔斯写过跨越时空的比较不无裨益。尤其是何谓“中国梦”?在我看来,就是被食品安全、环境污染的焦虑所折实际上,正义已经成为围绕国家和关于中国梦的讨论,开启了丰富的可能性,这让人欣喜。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,有丰富的人心,每个人都有期待,都有自己的中国梦。十几亿个体表述和追求梦想的力量,足以构成这个国家的力量。由此聚合出的那个“中国梦”,注定是五彩缤纷、色泽斑斓的。与所有同胞一样,我也有我的中国梦。我愿意在此表述这个梦想:我所经历和观察的生活里,正义不缺席,并且正义居于公共事务的核心位置。
民主是个好东西,此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。但民主更偏重政治层面,似乎与可感的社会生活有一定距离。改革是个热词,但在个别语境下,可能生出某種变异的隐忧。正义,好在這道阳光还能照进种种生长于现实的梦想。当然,正义历来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价值观念。但以目前局面观之,我个人认为,这一观念具有极大的统合力,堪为社会生活、公眾心理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党的十八大甫一结束,学者刘胜军便發微博阐述了“我的未来十年十大心愿”,获得广泛传播:不用再到海外买婴儿奶粉;能在大超市买到安全的食品;白领不再沦为房奴;环境污染不再恶化;贫富差距不再擴大;企業家不再忙著移民;裸官不再增多;股市從圈钱机器变成价值创造场所;不再“拼爹”,机会公平;对公权力的约束取得显著进展。
梳理这些引发共鸣的心愿,几个关键词呼之欲出——安全感、平等、公平、政治透明。而无论对“正义”下何種定义,这几个關键词显然都将被囊括其中。
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.羅尔斯寫过一部重要著作《正义论》。在他看来,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,而对正义观的規定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。《正义论》成书的1971年,美国社会正面临一系列问题,经济危机、通货膨胀、种族歧视、民权运动、贫困蔓延。对于种种不公正现象,罗尔斯表示:政治生活中依然存在着我行我素的权势集团,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分配鸿沟,徘徊于街头车站的无家可归者依然构成对制度的最大挑战……而他试图通过用“正义即公平”的观念来取代盛行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念,以推动社会变革。
跨越时空的比较不无裨益。尤其是,罗爾斯提出的正义的两个原则,已成为考察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参照系。第一个是平等的自由原则,即每个人应該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。第二个包括差別原则與机会平等原则,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时,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,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的最大利益,即利益分配应该向處于不利地位的人倾斜;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會经济现实的不平等,使具有同等能力、技术与动机的人享有平等的获得職位的机会。
何谓“中国梦”?在我看来,就是过上为正义所庇护的生活的梦想。那些做中国梦的人寻求正义——
被不体面的劳動所困扰甚至剝削的人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被食品安全、环境污染的焦虑所折磨的人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被不当劳教失去人身自由者,寻求正义,简單的正义。
被强拆非法剥夺财产者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忧心养老、医保者,寻求正義,简单的正义。
忧心教育和求职公平者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苦楚的个体户和小业主、艰辛的创业者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而打算移民的人,寻求正义,简单的正义。
愿见社会和谐的人,寻求正义。
愿意这个国家好的人,寻求正义。
实际上,正义已经成为围绕国家和公共事务的合法性最主要的来源。而要想让正义不是梦,就在于坐实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——在于落实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简单的正义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