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自在在 发表于 2013-10-17 14:59:41

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什么

    文章简介:新华网以《郑州小学入学开始报名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社会成才观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国家教育投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法律制度监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,应当从长远u?cip???



新华網以《郑州小学入学开始报名,家长彻夜排队》为题,报道:22日凌晨,河南省鄭州市新柳路小学、聚源路小学门前,家长带着凉席、小板凳排起了长队。新柳路小学所属學区,外来務工人员较多,为了能順利给孩子报上名,很多家长21日中午便开始排队。聚源路小学门前,一位家长还带着帐篷,睡在了路边。
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社会成才观念的偏差。长期以来,社会推崇“唯分是举”的子女成才观念,让父母们将“进好学校,考高分数”作为他们教育子女的唯一标准,因此,很多地方都出现了“好学校”就读名额千金难求的现象。事实上,随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,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,教学设施、教师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,完全可以选择不那么热门的學校就读。此外,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,但切莫让此种心态牵着鼻子走,人为地增加了入学的难度。
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国家教育投入的短缺。学校的规模不够、设施不全,政府财政拨付有限,并且在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,有的根本沒有相应的教育配套设施,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。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提出,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產总值的比例,二十世纪末达到4%,然而到2012年,这一比例才达到4%,仍然低于4.5%的世界平均水平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,是我们发展教育的短板。
  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法律制度监管的漏洞。当前普遍反映的“入学贵”的問题,多半是由于“择校费”所致,入学难导致乱收费,继而入学更难,成为了死循环,教育乱收费也成为了监管空缺。这笔由于义务教育性质而摆不上桌面的“择校费”,让中小学从以往的清水衙门变成油水部门,而且监管很松,高校现在也成了新的腐败重灾区。缺乏必要的监管,既没有进行财务公开,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,最终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黑洞。
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,应当从长远利益出发,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。为缓解“入学难”的现状,一是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;二是要调查并公布教育成本,对教育费用严格监管,不能让教育成为暴利行业。我们的党和政府,要将牢固树立“教育为先”的理念,才能保障民生、凝聚民心、振兴民族。
u?cip???ily:Simsun;mso-hansi-font-family:Simsun;mso-bidi-font-family:宋体;color:black;mso-font-kerning:0pt'>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待合格”等分级评价,多用鼓励性评语,激励学生成长。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“占坑班”及校外文化課补习。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入学难”,折射出了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