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8日上午,塔城乡南洲村陈家自然村的陈明秀老人正坐在村里的门塘前晒太阳,微风吹拂着清澈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,这让陈老汉非常惬意。而就在一年前,这个门塘里还满是村民丢弃的垃圾,夏日里气味难闻,人们都不愿意在这停留。喜人的变化源自新农村建设的成果,8000多立方米的清淤量和污水处理站的建设,给了村民新的生活环境。 近年来,南昌县投入各类资金3亿多元,推进了1044个新农村村点建设,完成了4万多户农户的改水、改厕、改路工作和庭院、村旁、村道绿化工作。高规格和高质量的工程建设,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,过上了新的生活。 与陈明秀老人有同样感受的,还有塘南镇渡口村的张淑兰。渡口村里有许多村民一直从事生猪养殖,生猪产生的粪便等废物对村里的水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。以“发展生产和村容整洁”为切入点,南昌县因地制宜引进养殖蚯蚓分解的技术将猪粪和鸭粪“变废为宝”,有效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矛盾。现在,张淑兰每天都在自家门前的水渠里洗菜,再也不用担心水脏了。 为保障村民饮水安全,南昌县借助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,在全县所有乡镇均建立了集中供水的自来水厂,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已超过60%。 与此同时,南昌县创建了农村垃圾“规划下管二级、处理下管一级”的管理方式和“户集、村收、乡(镇)压缩、县处理”的运作模式,制订出台了全县农村垃圾转运管理办法,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奖补、垃圾中转站运行补贴、运转经费补贴、保洁经费补贴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这使得全县的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70%。 为了让村民有更加快捷的出行条件,该县在“十一五”期间共硬化农村公路1024公里,实现了100%行政村和46.8%自然村通水泥公路,公路密度进入全国先进行列。 |